荡女精品导航/xxxx18野外xxxxfreexxxx日本/日本护士xxxx黑人巨大/夜夜天天干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歡迎您!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 創建適合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
029-81498350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中國再制造產業發展現狀、未來及對策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17/4/14 11:48:36

讀而思

當前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環境負荷加重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中國已步入機電產品報廢高峰期,大量報廢的機電產品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安全隱患。再制造可實現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是緩解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矛盾、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目前中國再制造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作為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高度契合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


劉文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

莫君媛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工業節能與環保研究所

顧成奎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工業節能與環保研究所

本文發表于《中國工業評論》雜志2017年第2·3期


當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如果固步自封于“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實現廢舊產品循環利用,資源能源和環境都將難以為繼。樹立綠色發展意識,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樹立和落實資源再生戰略,建立起主要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是中國工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


目前,中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再生循環利用率僅為10%、25%左右,而美國廢鋼利用率超過50%、日本鋁再生利用率超過90%、歐盟鉛再生循環利用率超過70%。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要求建設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按照樹立資源再生戰略的要求,圍繞鋼、銅、鋁、鉛等重點原材料,抓好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分門別類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再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重要方向


近年來,中國工業化取得了巨大進步,工業增加值規模已超過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也超過20%。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余種的產量位居全球領先(見表1)。中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機電產品保有量迅速攀升。



歷經多年累積,中國已經步入了機電產品報廢高峰期?!笆晃濉逼陂g,中國內燃機累計總產量達3億臺。當前,機床保有量達800萬臺、工程機械650萬臺、汽車達1.7億輛以上。目前全國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60%,80%的在役工程機械超過保質期;年報廢汽車約500萬輛,報廢電腦、電視機、電冰箱1600萬臺,報廢手機2000萬部,每年產生約8億噸固體廢物。預計到2020年,工程機械、報廢汽車總量分別達到120萬輛、1200萬~1600萬輛。目前,中國還沒有為大量工業機電產品、汽車、電子電器產品報廢做好準備,報廢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合理再生利用,為此,發展再制造業勢在必行。


作為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打通了“資源-產品-報廢-再制造產品”的循環型產業鏈條,構筑了節能、環保、可持續的工業綠色發展模式,為工業綠色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展再制造產業,一方面可緩解大量報廢產品帶來的環境負荷加重的諸多難題,促進廢舊機電產品的反復循環利用,減少制造業的重復制造。另一方面,再制造與制造新品相比,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以上,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目前,中國已形成以維修工程和表面工程技術為依托的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可減少大量失效、報廢產品對環境的危害,并充分利用廢舊產品蘊含的價值,是廢舊機電產品資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選途徑。因此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再制造產業,具有突出的環境和經濟效益,是實現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產能過剩的形勢,單純靠產品規模擴大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機電產品歷經多年累積,存量大幅增加,已進入報廢高峰期,為再制造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礎。作為制造業的自然延伸,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再制造工程將在汽車及其零部件領域、工程機械領域、農業機械領域、礦山機械領域、國防裝備領域、化工冶金領域、機床領域、家用電器與電子設備等諸多工業領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再制造將有望成為制造業的新的增長點。


中國再制造工程和產業實踐


中國再制造工程實踐起源于機電產品維修的產業實踐探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內相繼出現了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再制造產業模式,如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動力再制造分廠、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廣州市花都全球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等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分別在重型卡車發動機、轎車發動機、車用電機,以及車用變速箱等領域開展再制造業務探索。


2005年,國務院頒發22號文件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并由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合啟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其中再制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最早從事發動機再制造的企業“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被列為再制造領域試點單位。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再制造的含義、適用范圍等,再制造產業發展進入法制化軌道。2010年,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導全國加快再制造的產業發展,并將再制造產業作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培育。


國家宏觀政策為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部門引領、再制造相關研究院校和企業積極探索下,中國再制造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關鍵技術、裝備、試點示范、標準、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國家從再制造試點入手,全力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先后批復了兩批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42家企業和3個再制造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批復了兩批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86家企業和5個基地,組織40家相關企事業單位實施內燃機再制造五大重點工程。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


2008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啟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從全國各省市40余家申報單位中篩選出14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開展再制造試點探索,這是中國第一次從政府層面開展再制造產業實踐探索。


這次試點的目標是通過2~3年試點,積極探索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摸索放開對國內廢舊汽車零部件交易和再制造產品銷售等方面限制后的應對措施;為相關管理政策的調整和法規修訂以及建立再制造相關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條件、流通監管體系等提供經驗。



試點工作在汽車制造行業選擇部分有代表性、具備再制造基礎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探索舊零部件回收、再制造以及再制造零部件流通的相關經驗,包括一汽、東風、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車制造企業和濰柴、玉柴等主要發動機制造企業。試點的再制造產品范圍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轉向機、發電機、啟動電機等產品。


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


2009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示范工作(表3),這是對再制造產業的實踐深化。試點的工作目標是為制定再制造產品相關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條件、完善流通監管體系、加強逆向物流體系建設等提供參考,為大規模推進機電產品再制造產業發展積累經驗。


第一批試點單位包括8個領域33家企業、2個產業集聚區。試點的產品范圍主要集中在大型機電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包括工程機械、大型工業機電設備、機床、農用機械、礦采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船舶裝備、辦公信息設備等工業機電裝備。其中,軍事裝備、醫療器械領域的再制造試點工作未納入此次試點。試點工作要求確定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生產制造規模較大、產品(裝備)社會保有量較高、再制造工作基礎較好、再制造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開展再制造試點,獲得批準后試點企業盡快制定和形成完善的再制造相關技術質量標準和生產規范,并具備檢測、檢驗舊件和再制造產品主要性能指標的技術手段以及拆解、清洗、加工、裝配、檢測等方面的技術裝備,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和產業規模;具備污染防治設施和能力,達到廢物處理等相關環保要求,并通過第三方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進一步深化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示范工作,在包含第一批試點涉及的機電產品關鍵零部件領域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再制造領域和范圍(見表3),第二批試點單位包括53家企業、3個產業聚集區。



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


內燃機工業是中國重要基礎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中國已成為世界內燃機制造大國,社會保有量巨大?!笆晃濉逼陂g,內燃機產量年平均增長約10%,累計產量約3 億臺。2012 年總產量7760 萬臺,總功率約15 億千瓦, “十二五”期間產量超過4 億臺。內燃機再制造是內燃機行業綠色循環發展方向,而內燃機產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長為推進內燃機再制造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加快發展內燃機再制造產業,將有利于中國內燃機產業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從“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單向型直線生產模式向“資源-產品-失效-再制造”的循環型產業模式轉變。通過實施內燃機再制造重點工程,提升內燃機再制造技術裝備水平和產業化能力,加快推進內燃機再制造產業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提高內燃機再制造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內燃機工業再制造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實施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要實現內燃機工業再制造生產能力、企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全行業形成35萬臺各類內燃機整機再制造生產能力。


推進計劃提出了內燃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工程、關鍵配套件再制造示范工程、內燃機高效清潔升級再制造示范工程、再制造工藝技術及裝備提升工程、再制造逆向物流體系建設示范工程5大重點工程。


當前再制造產業發展面臨的障礙


盡管近年來自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積極開了再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發布了再制造關鍵技術目錄,推進再制造產品質量認定等,再制造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然而總體上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發展水平還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再制造企業生產未形成規模,舊件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關鍵生產裝備還要依賴進口,企業普遍規模小,總體競爭力不強。產業發展盡管潛力很大,但同時面臨市場認可、技術、政策、逆向物流等一系列障礙和挑戰,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再制造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高。公眾和社會對再制造產品的認識不清,存在偏見,對“翻新”、再制造之間的界限分辨不清。其根源在于中國市場上翻新產品魚龍混雜,缺乏明確的產品、生產工藝標準。事實上,再制造必須采用先進技術恢復原機的性能,并兼有對原機的技術升級改造,再制造后的產品性能要達到或超過新品。不管是整機還是零部件,不論是換件還是修復法,推進再制造企業、行業必須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


逆向物流面臨巨大障礙?!芭f件”是再制造企業的原料,目前,中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廢舊零部件回收體系,再制造企業舊件回收十分困難。一方面,舊件回收相關政策亟待修訂,例如從2001年沿用至今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必須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原料、同時禁止進口舊件;工程機械產品也沒有強制報廢制度,目前海關進出口監管缺乏明確的對“舊件”的相關管理規則。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舊件回收主體不明確,逆向物流作為全新的模式尚處在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與再制造能力匹配的舊件回收規模。


再制造關鍵技術開發滯后。當前,工程機械、機床等多個再制造行業迅速發展,而中國以發動機再制造為主要應用對象的關鍵技術研究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再制造迅速發展的需求;部分再制造關鍵技術研發過程中缺乏中試環節,影響了再制造生產效率和可靠性。


政策法規支撐不足。中國已經頒布一系列支持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法規文件,但具體政策普遍缺乏落地的實施細則,現有政策法規可操作依據不明確。目前中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機電產品舊件進出口管理規則修訂滯后。中國對再制造產品流通缺乏相應的市場管理制度。再制造企業舊件采購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和成本抵扣,大大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財政支持政策沒有取得預期效果,試點實施方案實施以來,遇到了不少障礙,如 “以舊換再”信息管理系統操作復雜、數據審核嚴格,部分企業由于產品信息錄入不規范或不齊全導致無法領取補貼。


對策措施及建議


針對目前中國再制造工程發展面臨的障礙,為加快推進再制造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提出一下對策措施建議: 


繼續深化試點示范。圍繞汽車零部件、機床、電機、工程機械、辦公信息設備等重點再制造領域,繼續深入開展試點示范。一方面,通過試點帶動,相關領域再制造產業化步伐逐步加快,再制造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協調推進再制造產業集聚區發展,加快推動再制造集聚發展。另一方面,要及時組織開展技術政策經驗交流和研討,重點要加快解決試點中反映的問題,形成制度和解決機制。


加快建設再制造產業公共平臺。建設再制造產業公共平臺的主要任務是,要加強產業協同協作,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對行業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提升再制造科研和產業化水平,力爭在重點產品領域再制造實現突破。產業聯盟是推進再制造產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利用聯盟這一平臺,一方面發揮聯盟的主導組織作用,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推進產業迅速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經常性交流溝通機制,組織聯合技術攻關,建設示范工程,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和實際應用;推動標準規范制修訂和人才培養;共同探討商業模式和新商機,開拓市場空間。目前,內燃機再制造產業聯盟已正式成立,機床、工程機械等行業正在積極推進。


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從中國國內市場來看,再制造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發展。繼續深入開展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發布《再制造產品目錄》,引導市場認知認可。加快建立國家、行業和企業三位一體的再制造標準體系,制訂完善再制造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生產管理等標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再制造產品信息平臺,建立舊件溯源、產品查詢及追蹤產品信息質量反饋機制,充分發揮終端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加快探索建立規范有序的逆向物流體系。按照“分散回收、集中配送、利用規范”的原則,積極推進逆向物流體系建設??梢越梃b國外市場和企業,如卡特彼勒的經驗,消除市場流通的障礙;同時要通過試點、聯盟,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逆向物流體系,如4S店體系、以舊換新的定價機制等。在當前互聯網等新一輪信息技術影響下,可以充分考慮利用互聯網的作用,實施“互聯網+”再制造行動計劃,加快探索建立規范有序的逆向物流體系。


積極推進相關產業政策研究制訂。盡快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307號令),制定配套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辦法》,明確行業的準入條件和再制造產品的銷售流通具體規定。盡快探索建立明確的再制造行業管理政策體系,包括產品質量標準、企業準入門檻、稅收政策、進出口管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在確保消費者使用再制造產品的利益保障方面,要盡快明確相關管理規定,產品標識、包裝、廣告等方面都要明確規定;加強再制造針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對再制造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盡快建立促進廢舊物資回收與再制造相銜接的制度,適時部分放開舊件跨境自由流通,建立逆向物流體系,設計相關配套監管體系。加快出臺有利于再制造產業發展的財稅激勵政策,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力度,促進解決困擾規范經營企業的稅賦問題。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其中重點提出了實施包括綠色制造在內的5大工程。


綠色制造工程明確要求加快構建以“綠色”為特征的制造體系,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綠色制造工程提出積極培育再制造產業,針對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重型礦用載重車、醫療影像設備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要求的大型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實施高端再制造;按照兩化深度融合理念,大幅提升傳統機電產品以及通用型復印機、打印機等電子信息產品再制造生產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再制造舊件溯源及產品追蹤信息系統,提高再制造產品的自我診斷和在線監測能力智能再制造;針對石化化工等流程工業領域老舊和性能低下、故障頻發、技術落后的在役機電裝備實施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再制造將作為綠色制造的一種典型形式,進一步向規模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此文關鍵字: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