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262萬戶,同比增長28.6%,平均每天新設立企業1.4萬戶。目前我國創業創新發展非常快,取得了很大成效。
創業者的福利:雙創示范基地!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明確了28個單位為首批雙創示范基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建設雙創示范基地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項重點任務。目前,雙創示范基地的建設已經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政策舉措。比如區域類的示范基地方面,首批17個區域示范基地,著力加快推進資本、人才和技術等資源集聚,探索形成了一批適應區域特點的創業創新的扶持制度體系和經驗。”
地區放大招
北京市通過眾創空間、投資機構等平臺了解掌握創業主體的相關情況,精準投放相關的科技扶持政策,探索全鏈條、全方位的服務新模式。
眾創空間的運營模式是將辦公場所整租下來,然后零散地租給創業者。有時,一個工位、一張桌子都可以對外出租。這種模式實際上是互聯網思維的落地,核心思想是集中閑置資源,然后按需分配。
▲北京市某眾創空間
從表面看,眾創空間只給創業團隊提供了相對便宜的辦公區。但事實上,創業者獲得的不只是一杯咖啡這么簡單,背后還能得到一整套完備的體系支持,除了向創業團隊提供辦公場地外,還提供包括創業沙龍、公司注冊、人才招聘、項目孵化、天使投資、企業公關等服務。
很多城市現在也陸續出現了類似這樣的眾創空間。
除了眾創空間,很多地方支持創業也有自己的招。
武漢市著力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強化人才、資金等要素支持,推動形成雙創發展的良好環境。
廣州市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構建創新孵化體系,特別是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打造特色發展模式方面有很多成功實踐。
深圳市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施創新、創業、創投、創客“四創”聯動,破解雙創發展瓶頸,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福建面向海峽兩岸交流設立了兩岸青年創業創新聯盟,加速推動兩岸創業合作等等。
總的來說,這17個區域示范基地都有很好的探索,而且正在逐步總結,不斷推廣。
高校也出招
支持創業,怎么也離不開高校,如今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創業作為自己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有的甚至還沒畢業就已經開始創業。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類示范基地方面,我國首批優選四個高校做示范,重點圍繞著建立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落實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離崗創業有關政策、促進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合理流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造性工作,也有一些成果。
比如清華大學將雙創教育融入了人才培養體系,上海交大成立了上海創業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宣布啟動了“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四川大學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等等。
▲清華大學的創業明星吳一黎(左)和施侃樂(右)
▲兩人研發的“3D煎餅打印機”,可用電腦操作打印百變卡通煎餅
▲獲徐小平千萬投資
上海交大創業團隊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可謂是滬上最具創業基因的高校。
▲“攜程四君子”的梁建章、季琦、沈南鵬、范敏中,有三個都是交大校友
▲張旭豪、康嘉、汪淵、曹文學,在上海交大讀書時創建“餓了嗎”
▲上海交大畢業生毛文超和女友一起創建“小紅書”
看著人家的大學創業明星那么多,很多大學也都積極為學生提供創業支持。
企業來支招
在企業類示范基地方面,首批有7個企業進入示范基地建設范圍。這些示范基地作為市場化的主體,主動對接各類社會資源來打造“聚眾智,匯眾力”的雙創平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海爾U+已經成為智能家居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雙創平臺。作為家電巨頭的海爾加快了互聯網轉型,鼓勵內部員工和外部人員在海爾平臺上創業。這令海爾小微企業的“試驗”備受外界關注。
中國電信也打造了線上線下聯動的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信息手段對雙創服務的支撐作用;招商局集團通過“搭平臺、活機制、倡文化”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形成資金鏈引導創業創新鏈、創業創新鏈支持產業鏈、產業鏈帶動就業鏈的良性循環模式。
推進雙創,下一步怎么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雙創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補短板、培育新動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支撐雙創發展的政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支持政策還沒完全落實到位;一些制約雙創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沒完全清除,部分科研人員參與雙創的意愿和動力不足;地區間創業創新發展態勢還不平衡等等。”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秉持創新思維,聚焦制約創新創業的痛點難點,主動作為、攻堅克難,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狠抓落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項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加快出臺《“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與服務指導目錄》,制定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同時做好各項雙創政策的督查和評估,確保各項政策措施都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使創業者充分享受政策的便利和實惠。
二是破除障礙。針對制約雙創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在商事制度、信用體系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人員自由流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研究制定互聯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努力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和體制環境。
三是搞好示范。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在京津冀等8個區域盡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建設好首批28家雙創示范基地,梳理各地新思路、好做法,打造“創響中國”好經驗,及時向全國推廣。
▲24日,2016“創響中國”巡回接力沈陽站活動啟動
四是強化支撐。針對創業創新成本高、融資難等突出問題,研究完善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運用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強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深化創業板改革;推動眾創空間和中小企業平臺網絡建設,提升服務雙創能力。
五是激發活力。精心組織辦好“創響中國”巡回接力等重大活動,為今年十月全國雙創活動周充分預熱,不斷營造創業創新良好社會氛圍,持續弘揚創業創新文化,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和潛能。
轉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