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純電驅動家用轎車市場化進程跟蹤評估》顯示,從產業化進展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主要以微型為動力,未來5年的市場格局中,純電動乘用車也將以微型為主要技術路線。另從全國乘聯會初步統計的數據看,微型電動汽車的占比已經高達63%。
如果說高速微型電動車的銷量“飄紅”,是與政府每輛補貼6-9萬元的政策有關的話,那么中、低速微型電動車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產銷量依然能夠快速上漲,則表明了市場的強烈需求。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表示,小型、短途、低速、實用型的電動車,在我國一些中小城市和城鄉交界處很受消費者青睞,如果政策得當,很快會發展成百萬輛級或者千萬輛級的市場。目前來看,制約微型電動車發展不在技術層面,而是在模糊不清的監管層面。
在2015年7月5日,中國微型電動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并正式啟動了中國微型電動車標準的制定工作。委員會還特別聘請了徐錠明、陳清泉、韓英鐸、陳蘊博、錢逸泰、郭孔輝、楊裕生、其魯、陳全世、徐德鴻十位院士、專家為高級顧問。
委員會根據我國城鄉道路交通的實際情況,擬將微型電動車分為時速大于等于80公里,時速小于80公里、大于等于50公里,時速小于50公里這三大級別,客運、貨運、專用三大類別,按輪胎數量分為三輪和四輪兩類。標準體系將包括整車動力電池及模塊、電機、電控、管理系統、(無線)充電機(座),電費支付標準,安全標準,道路管理規范建議等序列。
此外,委員會預計在今年6-7月,將正式通過并發布中國微型電動車標準。而山東、河南、四川等少數省份已經開始進行探索,并出臺了一些關于微型、低速電動車的地方性規定。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低速電動車管理政策已經提交四部委會簽完畢,將在5月進入公開征求意見期。本次政策圍繞“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為總則,本著規范城鄉交通體系的原則,將低速電動車的行駛道路、駕駛員、車輛性能、時速、地方備案管理等問題納入管理。
隨著微型、低速電動汽車的不斷發展完善、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全國性政策標準的陸續出臺,微型、低速電動汽車也將突破監管層面不足所導致的瓶頸,迎來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