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造在踐行環境責任的同時,也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池“春水”正在迅速變暖。為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工信部日前發布《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要貫穿工業全領域全過程,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明確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實行清潔生產、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十大主要任務。
作為對能源、環境影響重大的制造業之一,汽車業在《規劃》中被多次提及。盡管已在積極開發節能產品和建設綠色工廠,但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形勢,汽車業還需把綠色制造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為全產業鏈注入更多綠色。
全周期實施綠色制造
政策和市場刺激下,汽車企業在產品環保方面積極布局。對應《規劃》提出的調整產品結構,車企推出小型化、輕量化節能車的同時,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不過正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下稱“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主任鄭繼虎所說:“汽車業節能減排是系統化、流程化工程,產品之外,車企還應注重從技術、工藝設備、企業戰略、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實現汽車的綠色制造。”
對于《規劃》提出的綠色管理,車企可借鑒跨國車企的做法,在汽車全生命周期生態評價中,強化車輛開發負責人的環保管理職能,或掌握CO2總排放量下由各部門分別制定減排措施和減排目標。“企業還應積極利用‘互聯網 ’整合傳統生產鏈條,實施綠色制造全覆蓋。”
上下游協作創建綠色供應鏈
《規劃》提出,要以汽車、電子電器、通信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應商和下游回收處理企業踐行綠色生產。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已普遍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實現了有害物質替代和減量化,部分高風險零部件已完全不含有害物質。據中國齒輪產業聯盟秘書長李盛其介紹,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著力研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如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的近凈成形技術、減重的傳動軸空心化工藝等。“行業也在鼓勵零部件企業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再認識精益制造。”李盛其說。
但國內汽車零部件的綠色制造仍相對薄弱,還需大力推進低碳節能措施,并通過車企的綠色采購加強對供應商的引導。鄭繼虎表示:“車企在根據質量、價格、服務為主要評價指標選擇供應商時,還要考慮環保因素。”
在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環節,我國汽車市場的日漸成熟和國家對循環經濟的扶持,雖利好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的發展,但回收規模小、技術落后、二次污染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長徐樹杰指出:“我國正規的回收拆解企業有600余家,其中60%的企業年拆解回收量在1000輛以下。且很多企業的暴力拆解方式使可再制造的零部件不能被二次利用,造成資源浪費,亟待進一步規范。”
受制于原料短缺和消費者認知度不足等因素,我國汽車再制造行業發展緩慢。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認為,當務之急,國家應放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中對發動機、變速器等五大總成再制造的限制。徐樹杰則建議,汽車再制造業可通過與保險行業合作等方式,拓展舊件來源及再制造部件的供應渠道。
綠色標準與管理規范先行
嚴控能耗、碳排放,《規劃》要求綠色標準與管理規范先行。圍繞綠色制造,近年來相關部門不斷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指標及計量要求,并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標準修訂。具體到汽車業,我國油耗限值、排放標準和汽車有害物質等限量要求不斷加嚴,新能源汽車標準已漸成體系。
此外,《規劃》還指出以創新體制機制、落實財稅政策、發展綠色金融等支持工業綠色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三五”期間,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將以陜西省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公司和鼎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公司為基礎,建設一個涵蓋汽車回收拆解、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于一體的資源再生利用平臺,構建起完整的報廢汽車循環利用產業鏈,完善集綠色回收、精細化拆解、深加工增值、零部件再制造、科技研發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在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成一個汽車零部件循環利用示范平臺,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美麗陜西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