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工廠大院到如今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工業園區,這些創新的“微生態”正在推動產業集聚,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西安的多個產業園里,這些企業“孵化器”和產業“加速器”正幫助科技企業從“0”走到“1”,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賦能。
在尤尼亢的專業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在進行產品的研發。
一個思想“火花”如何“點燃”產業實踐?
在產業園里,一場從科技創“想”到產業實踐的變革正在悄然上演。這里,不僅孕育著無數創新的“種子”,更見證了它們如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支撐產業發展的參天大樹。
從“0”到“1”
“年輕”企業展現出非凡創新能力
產業園區幫助科技企業從“0”到“1”快速成長。
在位于西安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研發聚集基地,一家“年輕”的企業正在迅速成長。2023年,西安尤尼亢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園區成立。短短兩年時間,該企業就在生物醫藥領域與新材料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創新能力。
在尤尼亢的專業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在進行新材料的設計研發。一個個思想的“火花”經過無數次的碰撞,在實驗室里“破繭成蝶”。
在尤尼亢實驗室中,自動檢測設備正在對醫藥中間體和新材料單體進行分子結構的定性檢測。
“吲哚布芬是我們研發的一個中間體,這一產品是抗血栓形成藥,用于治療動脈硬化等疾病。”西安尤尼亢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段迎春介紹說,“這一中間體的研發,我們團隊做了大量研究。由于藥企對產品的要求十分嚴格,當時我們碰到了一個雜質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前后嘗試了3條路線,通過深入的反應機理分析和不斷的技術迭代,在做了100余次的試驗與優化后,最終解決了雜質問題,成功開發出具有獨特優勢的中間體產品。我們的技術創新不僅解決了自身問題,還為下游客戶優化了技術,為此我們還與客戶就后續產品的優化達成了技術服務協議。”
得益于一次次的創新,目前,尤尼亢擁有豐富的中間體板塊,已研發生物素、葉酸及中間體,在研的有奧西替尼、艾樂替尼、鄰硝基苯甲酸、苯硼酸等產品,為藥物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生物醫藥中間體,尤尼亢還專注于各類新材料的研發。
“我們研發的光刻膠單體,純度高、穩定性強。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的合成工藝和提純技術,產品純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有效減少了金屬雜質對光刻膠性能的影響,提高了光刻膠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時,其穩定性強,能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保持性能穩定,為光刻膠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提供了可靠保障。”段迎春表示,“在聚酰亞胺材料研究上,我們成功合成出高性能聚酰亞胺單體,這一類單體做成的聚酰亞胺材料在耐高溫、機械性能等方面表現優異,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等高端領域。”
無論是下游新材料還是醫藥中間體,對于以化學合成為基礎技術的企業尤尼亢來說,兩個產業的協同發展只是同源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為相關產業鏈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梳理產業鏈企業,記者發現,西安尤尼亢新材料有限公司處于生物醫藥產業鏈新藥研發領域上游環節和新材料產業鏈的中游環節。其研發的光刻膠單體、生物醫藥中間體、聚酰亞胺等產品,為下游半導體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提供了關鍵原材料。
西安高新區生物醫藥研發聚集基地受訪單位供圖
憑借在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實力和產品優勢,尤尼亢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在園區集聚。
“以尤尼亢為代表的新材料和醫藥中間體合成的企業,在園區形成了聚集優勢,吸引了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西安高新區創業園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產業招商部項目經理張震介紹,“在園區內,尤尼亢與凱翔生物、貝克曼化工、艾博宸新材料等形成了技術互補,產業互動,學術研究的良好氛圍。這種上下游企業的集聚,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還促進了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協同創新,進一步增強了園區的產業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西安高新區生物醫藥研發聚集基地在引進尤尼亢等新材料研發生產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入原材料供應商、設備制造商、產品檢測機構等配套企業,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產品研發生產到產品檢測、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由“小”變“大”
新能源充電樁從“制”造到“智”造
產業園區幫助科技企業從“小”到“大”,一系列智慧成果走進我們身邊,應用于市民群眾的生活當中。
在位于西安市鄠邑區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內的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排排白色的智能充電樁整齊排列著,這是奇盛電氣最新生產的智能充電柜,系統效率高達95%,節約充電時間,節省充電損耗,節約運行成本。
“這款產品是我們最新的智能充電柜,該設備具備短路、過載、過壓等保護功能,保障設備穩定安全運行。”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文舉介紹說,“這款充電樁在外觀、內部結構設計、軟硬件結合方面,我們都全面進行了更新和迭代,該產品的定位高于目前市場上傳統的充電樁,我們將會進行大面積全國推廣。
”作為西北最大的機箱機柜生產基地,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新能源充電樁、汽車零配件、節能環保等產品,除了智能充電樁,奇盛電氣的產品線還包括交流直流設備、智能電柜、儲能電柜、換電柜等設備,目前,企業在設備制造工藝及部分智能控制應用方面走在市場前沿。
記者了解到,2020年入駐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新工廠后,奇盛電氣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建立初期企業年產值規模不到2000萬元,2024年當年銷售額已達6000萬元,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企業對創新的重視。為了保持創新的活力,奇盛電氣與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制定人才合作方案,組織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奇盛電氣與特變電工、西電、霍尼韋爾、隆基新能源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依托西安強大的技術優勢,加上我們自研的能力,我們將立足西安,在西安實現本土化生產。”姚文舉表示,“在園區的幫助下,我們將不斷把企業做大做強,將配電箱這一塊建成全球最好的機箱機柜生產基地,助力西安乃至西北的新能源充電樁行業的發展。”一個個產業鏈配套企業的集聚,讓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里的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當初設立這個園區的初衷主要考慮到陜汽、法士特、比亞迪等一批龍頭企業日益做大做強,產業鏈不斷延長,我們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專業園區,為園區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總經理劉少利介紹說,“從2013年底園區第一批企業入園集中開工到現在,園區內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已達33家。”
“除了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新能源充電樁外,西安燁晟機械有限公司以生產變速箱殼體為主,西安瑪珂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汽車潤滑脂和潤滑油為主業,西安利和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高鐵零部件制造,西安源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汽車座椅為主,西安奇躍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汽車內飾件為主,整個園區還在一步步壯大。”劉少利說,“在產業園內,一條由零部件企業串起來的汽車產業鏈已經形成,為西安汽車產業的發展‘集’聚動能。”
“1+4+10+N”產業園區體系
有效支撐西安工業經濟發展
在產業園區,一個個企業的快速發展,激活了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一股股創新的活水在產業園里持續流淌。產業園區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近年來,西安按照“工業強市”戰略,圍繞全市產業片區規劃,系統謀劃工業園區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通過對全市各類園區進行優化整合,構建起“1+4+10+N”產業園區體系。
西安奇盛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新區1個、國家級開發區4個,省級園區10個和N個產業園區,其中,2024年西咸新區和4個國家級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省級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3300億元,增速25.00%以上,園區承載力有效地支撐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錨定高質量發展,我們著力推進園區特色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立足區域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結合44個產業片區的產業定位要求和各園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強化土地集約利用,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集聚,提升園區產業發展質效。推動各園區差異化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園區處處長王建洲介紹說,“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戶,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6戶,省級特色專業園區3戶。園區集聚了一批以陜汽、比亞迪汽車、西安楊森制藥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形成以西安涇河工業園為代表的重卡汽車產業集群和以西安草堂科技產業園區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以典型引領,西安推動產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鏈式協同與綠色轉型,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光子產業、增材制造、無人機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受訪單位供圖
“我們向工信部推薦了秦創原(涇河)智造創新產業園等8家園區的13個典型案例,其中6個案例被工信部評選為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王建洲介紹說,“案例涵蓋了科技創新、產業鏈發展與安全、綠色發展、營商環境等領域特色發展維度,為西安市產業園區發展提供經驗模式。”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西安的科技企業正在產業園里茁壯成長……
來源:西安日報 2025-07-22
文/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黃曉巍 實習生 張語歆